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
“五维一体”激发“聚变效应”
1/1
浏览量:
1

“五维一体”激发“聚变效应”

时间: 2025-05-19 02:26:35 |   作者: 产品中心

所属分类
产品中心
产品描述

“五维一体”激发“聚变效应”

 

  “同学们,谁知道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革命根据地粮食是如何分配?如何保障根据地军民的需求?”

  这是绛县中学的一堂数学课,党员教师闫彩娟以“革命根据地粮食分配问题”为模型设计线性规划应用题,激起了学生们探讨问题的热情。这是该校开展党教融合全学科渗透构建大思政课堂的缩影。

  今年以来,绛县中学积极贯彻落实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专题会议,围绕新时期国家“县中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发展深层次地融合方法路径,创新学校党建工作载体,将党的建设融入高中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党教融合“五维一体”实践体系,以党教融合激发“聚变效应”,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尤其是该校精心构建的“四季红韵”特色活动框架,打造了“主题活动+实践研学 +家校协同”的三维育人模式,创新实施课程与活动双轮驱动,相辅相成,让党教融合常态化,具体化。该校的特色党教融合模式,促进了教育创新发展,成为我市县级高中创新发展的特色学校之一。

  在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侯艳茹选取一些中国现代化治国理政书籍的英文节选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中国方案;在物理课上,物理教师薛文慧在以红旗渠工程为案例讲解水利建设中的力学原理,让红旗渠精神与学科知识同频共振。在美术课上,美术教师张哲婷带领学生创作“红色校园景观”素描,将行知园、英烈墙的设计理念融入艺术表达……这是该校开展的党建融入教学的课堂场景,教师们在讲课中,将红色思政和学科知识相结合,让课堂有了激情,有了活力。

  为有效促进党建教学相融合,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绛县中学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创新,积极探索党建教学相融合。在课程上,党员教师领衔打造“思政金课矩阵”,推进“三脉育魂”思政工程,将本土红色文化及新时代奋斗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使每门课程肩负起红色教育使命,使广大学生在课堂上既收获知识,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绛县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永红深有感触地说,教师们将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展示出自己的学科特色与教学风采,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爱国情怀。这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红色元素为灵魂”的融合模式,让思政教育从“说教式”转向“浸润式”,实现“门门课程有思政,堂堂课堂有温度”。

  “我觉得现在老师的课很有新意,也有意义,让我提高学习的同时,还了解了很多红色的故事,提高了自身的觉悟。”高二学生杨瑞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建和教学的进一步融合,该校积极构建“1+4”红色课程教学体系。围绕“理论学习+实践创新”双主线本《全学科思政课程案例集》+4类拓展课程”的红色校本课程群。《全学科思政课程案例集》收录了9科文化课和3门体艺课的思政案例,为各学科的思政建设打造“样板”。由学校专职副书记周湘燕、统战委员邓玉强牵头,高三党小组组长范红娟负责实施的《绛县中学红色教育读本》校本课程,全面系统梳理党政知识、中国简史以及本地红色资源,精心收录众多革命人物的感人故事和重要历史遗址的详细介绍;开展《红色家书品读》《新时代奋斗者》等拓展课程,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诵读、情景演绎、实地走访等形式,让红色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学习体验。

  走进春天里的绛中校园,花香飘荡,绿意盎然,操场上,学生们的呐喊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正在火热举行。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昂扬向上的氛围,

  为了营造快乐向上的育人环境,该校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校训等,建设具有独特内涵的红色校园文化景观,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该校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办学理念为指导,布局行知园、桃李园、红色文化长廊、英烈墙等红色主题区域,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校训元素,如在英烈墙旁设置体现校训精神的文字介绍,为学校增添红色教育的环境氛围。

  在环境建设的同时,该校积极打造“四季红韵”特色活动品牌,以季节为经,以节日为纬,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一年四季都能参加红色教育活动,以扎实的红色实践活动伴随孩子们的成长,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四季红韵”特色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包括春日风华实践季,清明节组织烈士陵园祭扫等活动;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五四青年节举办“青春无限”远足团建活动。炎夏星火诵读季:在七一建党节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暑期组织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金秋礼赞爱国季:在教师节开展“感恩教师”主题活动;开展“九一八”事变主题教育活动;在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手抄报展览、文艺汇演。凛冬薪火传承季:举办“一二九”红色历史图片展;在元旦开展“红色迎新年”文艺汇演。

  负责“四季红韵”特色实践活动的教师管菲说,通过种种活动的开展,在学生在校园的成长足迹中,串联起成长的年轮,让“春之华”实践赋能成长,播撒红色种子;通过“夏之火”星火相传,点亮信仰之光;让“秋之实”礼赞家国,厚植爱国情怀;在“冬之蕴”中,薪火相传,凝聚奋进力量。这种系列实践活动,构建起学校党教融合的活动维度,通过活动的开展,最终形成有活力、有特色、有实效的党建育人品牌。

  在“四季红韵”特色活动开展的同时,该校还通过研学实践活动,编制学生成长的经纬,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近年来,该校构建6条精品研学实践路线,串起绛县回马岭、陈赓纪念馆、延安革命圣地等红色地标,每学期组织2次全域研学,配备“双讲解员”——专业党史工作者与学生团员共同讲述革命故事,让历史细节更鲜活;志愿服务中,“星火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活动,每人每学期志愿服务时长超10小时,纳入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活动的开展,真正的完成党教融合的实效,在实践中,该校确定了校党委领衔的党教融合行动团队,组建课题研究教师团队,制定《党教融合实施方案》《党教融合行动指南》《党教融合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并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细化措施保障,让党教融合理念与教育教学实施路径相融相向发展。

  通过文化营造、特色活动等一系列举措,绛县中学的党教融合育人模式催生了全面育人的蝶变,学校面貌蒸蒸日上,活力四射,学生们朝气蓬勃、快乐向上,绛县中学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的提升,受到家长和社会的称赞,为“县中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践中,该校构建“五维一体”融合实践体系,通过文化融合,创建“红韵铸魂”红色校园文化体系,学生红色文化认知度≥90%;通过课程融合,实现全学科思政覆盖,研发“1+4”红色校本课程。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大思政课体系;通过队伍融合,落实“双培育”工程,打造“双硬核”党员队伍。目前,“双育双核”党员教师占比≥50%。通过教联体融合,构建教联体育人共同体。通过活动融合,形成“四季红韵”特色活动品牌,学生参与率≥80%。

  同时,该校还综合开展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各种主题教育与学校育人活动、教师发展等工作,助力学校党建工作基础更厚实、载体更丰富。培塑“先锋”强引领,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岗,要求党员教师亮身份、塑形象、比作为,充分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成长彰显“红色气质”。党教融合的浸润式培养,让学生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质,尤其是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24年一本达线名学生报考军校、师范类院校,立志投身国家建设。

  高三学生李玲洁说:“在绛县中学的3年,红色教育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给我成长的力量。将来我要当一名人民教师,为农村教育事业作贡献。”

  品牌效应辐射区域教育。绛县中学的“四季红韵”活动品牌成为区域教育的亮丽名片,“课程+活动”双轮驱动育人模式获广大家长点赞。

  绛县中学的实践证明,党教融合通过系统化设计,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教育血脉,实现铸魂与育才的同频共振。

  从春日实践播种到冬日薪火相传,绛县中学的党教融合活动串联起学生成长的每个节点。这所山区中学正用行动证明:党建与教育同频共振,能培育出鲜艳的时代之花。未来,绛县中学将继续深耕“红色活动育人”,让每个孩子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通过不断的实践,该校构建的“五维一体”的育人体系,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协同发展,让“党建红”催生育人蝶变,让绛县中学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形式结合”向“深层次地融合”转变,打破党建与教学表面化结合模式,实现理念、内容、方法深度交融;从“单向灌输”向“协同育人”转变,调动教育资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从“经验驱动”向“制度保障”转变,建立科学制度体系,确保党教融合常态化、规范化、纵深化开展。

  “在未来发展中,学校将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教书育人主责主业,以党教融合基本工作思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以此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程育人,推动绛中教育教学稳步向前发展,为绛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高永红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